AI教育新旅程

点亮教与学

陳彥豐

September 30th, 2025 at 8:31 AM

教育思考

前几天早上,我完成了一场主题为 “AI教育新旅程” 的线上讲座。

因为活动早上七点就开始(我完全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答应那么早的活动),荧幕另一端的八十多位妈妈:有人正早餐,一边戴着耳机听;有人坐在车里,手机画面随车身微微晃动。

这一场清晨的对话,我从教育的初心,来看AI对教育的影响,希望让大家看见我们对教育最真实的矛盾。

美国知名教育网站在最近的周报中,提到一个概念:MOBS(Machines On Both Sides)。

如今的课堂,老师用AI写教案、批改作业,学生用AI完成练习、生成作文。

表面上看,这是一场效率的胜利;但当“机器对机器”成了主轴,学习这件事本身很可能根本没有发生。

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,老师也缺少与真实学习过程的接触,一切只剩下交付与产出——一个看似完美的循环,却是教育的空转。

这件事更值得我们警醒的是:一旦习惯了由AI完成所有学习环节,孩子可能会逐渐失去“如何学习”的能力。

他们知道如何下指令,却不知道如何追问;知道如何复制,却不知道如何判断。久而久之,教育只剩下表面的“结果”,却失去了培养人的“过程”。

我在安亲班值班,常常会接到父母的各种询问和回馈。电话接久了会发现,许多父母早已把教育当成一种交易:投入时间与金钱,期待换取成绩与文凭。

AI的出现,只是把这种交易模式推向极致——更快的内容产出,更漂亮的数据回报。

在这个时代,父母对于教育只是追求完成功课,考试可以考好。为了这个目的,甚至对孩子说:“好好读书就好。”这种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成长与独立思考的需求,最终只会让孩子在追逐分数的过程中变得空心。

线上讲座,我提醒家长:不要高估AI,不要小看教育。

真正的教育,在于全人的培养。

让孩子内在有复原力,脑袋里有思考力。

懂得面对人,懂得多思考一些。

不是收集答案,而是培养提问的能力;

不是完成作业,而是学会理解与判断。

AI可以生成知识,却无法生成孩子心里那一瞬间的理解与转化;

可以替代步骤,却无法替代思考的火花。

因此,也不要焦虑。焦虑只会让我们更快把孩子推向“交易式学习”的陷阱。与其盲目追逐最新应用,不如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探索:如何辨别资讯的真伪、如何用AI扩展视野而不是缩短思考。

当我们把教育的目标放回“人该学会什么”而不是“机器能做什么”,AI才能成为工具,而不是陷阱。

讲座结束后,我关掉电脑,看着窗外的晨光。

忽然想起一个小故事:

爸爸问女儿——“两个人进了煤矿,一个人脸脏了,一个人脸没脏。谁会去洗脸?”

女儿答:“当然是脸脏的人。”

爸爸摇摇头:“不,是脸干净的人,因为他看见别人脏,以为自己也脏。”

女儿沉思了一会,忽然追问:“可是爸爸,为什么两个人进去,会只有一个人的脸脏呢?”

这个追问,比答案更珍贵。

AI的浪潮无法阻挡,但教育的价值仍掌握在我们手中。只要我们坚持让孩子真正学习,而不是只完成交易,这趟AI教育的新旅程,仍然值得出发。

文章标签

# AI实战